當自行車的理性遇上藝術的微醺 曾英棟用「流動的能量」解構時代
新華報導\1987創刊
一個致力於推廣低碳與機械工藝的綠色場域,今日,被一股感性而詩意的「微醺」氛圍所浸潤。台灣當代藝術家曾英棟的個展「流動的能量」,在台中自行車文化探索館這個意想不到的空間盛大開幕,這不僅是一場藝術展覽,更像是一次跨越領域的深刻對話,探問著冰冷的機械與溫熱的情感,如何在當代社會中碰撞與流動。
![]() |
開幕式現場曾英棟老師與全體來賓大合照 |
展覽現場,巨大集團的董事長劉湧昌與文化部官員、藝文界人士齊聚一堂,他們的身影穿梭在曾英棟那些充滿強烈肌理與厚實質感的作品之間。這些畫作的表面,由紙漿、砂石與膠層層堆疊,彷彿是時間的沉積岩,又像是生命歷程中無可避免的刻痕與傷疤。藝術家本人親自導覽時,將這一切創作過程比擬為一種「微醺」的狀態——那是卸下防備、回歸直覺、最接近靈魂真實樣貌的片刻。
自2012年以來,曾英棟的作品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命題:「愛與錢,是無形與有形世界最大的能量。」他試圖捕捉這兩種看似對立卻又緊密交纏的力量,如何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流轉、變形,並最終塑造了我們所處的時代樣貌。此次展覽命名為「流動的能量」,正是對此核心關懷的延續與深化,引導觀者思考自身在這些巨大能量流動中的位置。
![]() |
開幕式來賓在曾英棟老師作品前合照右起陳佳君局長、南藝大校長邱上嘉、曾英棟老師、劉湧昌董事長伉儷、台中市立圖書館曾惠君館長及汪家灝總監 |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長陳佳君在開幕致詞中,敏銳地指出了這次跨界合作的深層意義。她認為,將曾英棟充滿情感厚度與時代省思的作品,放置在一個象徵著永續、健康與動能的自行車文化館中,本身就是一場極具啟發性的策展行動。這不僅打破了藝術必須存在於純白美術館的迷思,更讓藝術真正走入生活,與產業、與市民的日常產生連結。
這場展覽的巧妙之處,在於它讓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世界產生了共鳴。自行車的輪轉,是物理世界的能量流動;而曾英棟畫布上的肌理,則是內心世界的情感流動。當觀者從一個充滿互動科技與精密齒輪的展廳,走進一個被感性詩意包圍的藝術空間,這種強烈的對比與轉換,或許正是主辦方想要傳達的訊息:在追求速度與效率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同樣需要為內心的「微醺」時刻,留下一片可以安然停泊的空間。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