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津貼」台中市六都排名最後 提高補助後人口卻持續減少 市議員李天生關心如何高生育率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台中市111年起將生育津貼補助由1萬元增加至2萬元,市議員李天生10日質詢批評,六都排名最後,甚至不如財政不佳的彰化縣,只和苗栗縣相同;同時提高補助後,台中市人口沒有增加,反而持續減少,要求市長支持行政院追加預算案,充裕台中市財源,讓0~6歲幼童由「政府養」,有效提高生育率。
李天生指出,台中市生育津貼補助,不但比不上其他直轄市及中部鄰近縣市,同時提高補助後人口卻持續減少,111年度出生人口17,880人,112年降為17,035人,113年再降低為16,112人,雖然提高補助並不一定會增加生育率,但台北市除提高補助外,並設置「人口對策委員會」,由多方面著手推動,有效提高生育率,值得參考。
民政局長吳世瑋、社會局長廖靜芝分別說明,提高補助只是短期內提高生育率,如何改善經濟環境、創造工作機會、增加社福補助、提供友善育兒空間,才能提高生育率;台中市0~2歲幼兒占全市人口2成,多是在外地生育,領取當地補助後再遷回台中,目前台中市整體人口繼續成長,因此暫不考慮提高補助。
盧秀燕市長強調,有些縣市人口外移或減少嚴重,才大幅提高生育補助,和生育率沒有必然關係,台中市人口成長及生育率,名列全國前段班,個人經濟能力及支配所得,全國第4名,提高補助並不是最好的做法,目前有不婚但生子的社會趨勢,如何加強心理輔導,打造良好經濟環境,提高年輕人所得,是政府責任。
她話鋒一轉說,原本計劃動用中央一般性地方補助款,辦理學童牛奶及提高生育津貼等補助,但被中央刪除32億,造成市府財政缺口,預期明年度市府預算將大幅減少;針對一般性地方補助款爭議,她提出3個方案,一是完全不給,二是通過行政院追加預算,補發台中市刪減的32億元,三是再辦理追加600多億元,另撥給台中市32億補助。
李天生批評,台中市不能單靠年輕人在外生育再遷回,維持台中市人口成長假象,建議盧市長支持行政院追加預算案,通過後再補發台中市32億地方補助款,增加市府財源,讓0~6歲幼童由「政府養」,提高年輕人生育意願。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