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檢察建議,如何讓視障者告別過街恐慌?
新華報導\1987創刊
一份檢察建議的誕生,源於一位視障人士透過熱線提出的訴求,此舉為特定群體的權益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在大陸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檢察院的監督履職下,該區首套智慧化過街音響提示裝置已成功安裝,有效緩解了視障人士過馬路時的恐慌情緒。
去年二月,檢察機關在審閱12345熱線關於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公益損害投訴工單時,留意到視障人士張女士所反映的出行困擾。張女士在訴求中提到:「能不能在地鐵6號線楊庄站蘋果園大街十字路口那裡加裝人行橫道紅綠燈語音提示呢?過紅綠燈時我總擔心走錯會有危險。」
根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等相關法律規範,城市中心區域、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及就讀學校周邊的人行橫道交通信號設施,應當依循標準設置過街音響提示裝置。此舉旨在確保視障人士等特定群體能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並透過聲音提示安全、安心地通行,避免因無法辨識交通信號而產生危險。
石景山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在發現此公益受損線索後,立即派員前往蘋果園大街十字路口進行實地勘察。經調查確認,該路口為行人通往鄰近地鐵站、文化中心等地的主要通道,周邊商業區與居民區林立,日常車流量與人流量均相當龐大。據統計,石景山區約有逾2600名視力殘疾人士,其中蘋果園街道便有近400名。考量到周邊尚有對無障礙設施有需求的老年人及色弱患者等視力不佳者,該點位對於過街音響提示裝置的需求顯得既廣泛又迫切。
此前,石景山區在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已有所嘗試,並在轄區內多處路口設置了紅綠燈過街音響提示裝置,然而,尚未能構建出一個連續、規範且安全的無障礙通行網絡。在完成全面調查核實後,石景山區檢察院於2024年10月向相關行政機關發出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履行監管職責,依循標準在涉案點位的人行橫道交通信號設施上安裝過街音響提示裝置,以確保視覺障礙者的出行安全。相關單位對此建議給予積極回應,表示高度重視,並已著手進行整改。針對涉案點位新增過街音響提示裝置的規劃建設方案已制定完成,並正申請立項,預計於2025年1月前完成安裝。
2025年1月6日,檢察官會同區殘聯及相關行政機關,對過街音響提示裝置的改造落實情況進行了追蹤驗收與意見交流。同時,亦邀請張女士親自體驗並評估新設的過街音響提示裝置,並將其改進建議即時轉達相關部門。此舉成功促成了14處過街音響提示裝置的新增安裝,並將該區域內既有的盲道、無障礙坡道及無障礙衛生間等設施有效串聯,逐步形成連續且整體性的無障礙通行環境。
案件辦結後,檢察官持續關注監督成效,並推動行政機關綜合考量各類群體權益,進一步將已安裝的過街音響提示裝置升級為全市最新試點的互動式觸發智慧輔助出行設備。現今,視障人士僅需透過手機連接藍牙並啟動智慧輔助應用程式,當其接近紅綠燈時,過街音響便會自動感應並觸發語音播報,明確提示當前信號燈為紅燈或綠燈。
不久前,石景山區檢察院再次召集視障人士、區殘聯及行政機關代表等,共同參與了整改驗收工作,旨在解決對視障人士出行構成安全隱患的「梗阻」,從而切實保障了視障人士等特定群體的合法權益。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