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燈籠與熊貓:大阪世博會的「中國熱」,如何用文化與科技共繪未來?
新華報導\1987創刊
7月11日的日本大阪,關西的夏日熱浪似乎被一股更為強勁的東方文化熱潮所席捲。2025年大阪世博會迎來了意義非凡的「中國國家館日」,這一天,中國館不再僅僅是世博園區內的一個展館,而是化身為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全球的目光,展現著一個古老文明在當代的萬千氣象。
當天,一場名為「華彩中國·共繪未來」的大型文藝演出在園區內盛大上演,成為館日活動的最高潮。這並非一場傳統元素的簡單堆砌,而是一次精心策劃的、在世界語境下的中式文化美學深度表達。舞台上,悠揚的樂音、曼妙的舞姿、鏗鏘的戲曲唱腔、行雲流水的書法、剛柔並濟的武術、驚險絕倫的雜技,以及那些承載著民族記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同繁星般被巧妙地串聯起來。演出不僅僅是表演,更像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中華文化,在大阪這個國際舞台上綻放出璀璨而自信的光芒,向世界證明其歷久彌新的生命力與創造力。
自4月13日世博會開幕以來,中國館早已成為園區內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根據中國貿促會的統計數據,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中國館已累計接待了超過76萬人次的全球參觀者。這意味著,平均每天都有近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走進這座竹林造型的「中華環」,渴望一探究竟。如此驚人的人氣,不僅僅源於對中國的好奇,更反映了世界對中國在科技、環保、文化等領域發展成果的高度關注,以及對其所倡導的「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深刻共鳴。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