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萬先人「住」危樓?梧棲納骨塔耐震力嚴重不足,議長張清照急爭千萬補強
新華報導\1987創刊
一場去年的地震,不僅搖晃了大地,更揭開了台中市梧棲區一座安放近萬名先人骨灰骸的納骨塔,正身處「危樓」的驚人真相。這座啟用至今已近半世紀的建築,在震後出現建材剝落的警訊,經專業鑑定後,赫然發現其耐震能力與現行標準相差甚遠,已達「嚴重不足」的危險等級。為保障每年數以萬計前來祭拜的家屬安全,並確保先人得以安息,台中市議長張清照緊急奔走,成功爭取近千萬預算,於今日舉行開工祈福典禮,為這座老舊的納骨塔進行一場攸關生死的「強心手術」。
這座位於梧棲的納骨塔,自民國66年啟用以來,已成為當地民眾慎終追遠的重要場所。塔內目前安置了超過七千三百個櫃位,使用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趨近飽和。然而,這座承載著無數家庭思念的建築,卻在時間的洪流與地震的考驗下,顯露出脆弱的本質。頂寮里長鐘金水與地方人士在震後發現異狀,憂心忡忡地向議長張清照陳情,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搶救行動就此展開。
張清照議長在開工典禮上神情嚴肅地表示,這次的補強工程,不僅僅是為了保護已安置在此的先人,更是為了保障所有前來追思祭拜的親屬與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這份責任,重如泰山。
根據專業技師的評估報告,這座納骨塔的耐震能力數據令人怵目驚心。其X向與Y向的耐震力,距離法定標準值0.3908g,都存在著巨大的落差,這意味著一旦再有強震來襲,後果將不堪設想。
台中市民政局長吳世瑋指出,在議長張清照的積極協調下,市府高度重視並立即啟動改善計畫。然而,由於納骨塔內部櫃位密集、走道狹窄,傳統的內部補強工法難以施展。為此,工程團隊最終決定採用技術更先進、施工更便捷的「外掛式速度型制震器」,從建築物外部進行結構強化。
據了解,這項總預算高達九百九十七萬餘元的改善工程,將針對納骨塔一至四樓的外牆,共計十六處關鍵位置進行制震器安裝。工程團隊承諾將全力趕工,預計在今年十一月底前就能順利完工,希望能藉此有效提升建物的耐震能力,延長其使用年限,讓生者安心,也讓逝者安息。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