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木十穗」木創深根 豐木薪生成果展 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傳承豐原木創在地價值
記者葉羅傑\報導
在悠揚的國樂聲中,『「一木十穗」木創深根・豐木薪生成果展』熱鬧揭幕,此處起源於2014年,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永豐餘集團總裁何壽川、立法委員江啟臣、台灣區玩具暨兒童用品工業公會理事長陳國棟,在因緣際會下共成促成了「豐園聚落北科大木藝文創中心」(以下簡稱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的設立。十年過去,2024年,正值永豐餘100週年,木創中心成立十年,於這十年間,永豐餘持續支持木創中心發展,而木創中心也逐步朝著初始設立的目標前進。近年更參與「木創文化攪動深根計畫(Ⅰ)、(Ⅱ) 」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計畫長達五年。在今天木創中心將展開為期一個月的成果展(2024年8月16日-9月13日),將纍纍成果以木的六種可能性為主題進行呈現。
木創中心主任張若菡於致詞時感性表示,今天成果展不是木創中心的事情,而是今天在場這群人共同所謂大家呈現的,尤其是前輩們、校方、產業界、學生、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等,在前面打拚而有十年後的成果。她更引用了美國第二任總統亞當斯的名言分享,由於有前人的努力,後代才能各學科的基礎上學習繪畫、雕刻等藝術。而這就是木創中心能夠不斷延續的原因,希望學生們能夠持續在此富足的環境下學習成長。
本次的成果展,從傳統工業至工藝發展,由技能技術至知能文化,到科技技術與科學研究,不同世代、不同領域各自發揮所長,開展木的多樣性,將木創深根以期豐木薪生。展覽會將五年來木育計畫的發展,以木的六種可能性(工藝、工業、技能、知能、科學、科技)為主題進行呈現,藉由不同領域探索木的未來,期許能以六扇窗持續開展木育,深耕在地文化,打造跨領域多元木育環境,促進臺中在地木產業參與,擴大木創、木育與文化發展性。
本次的成果展,從傳統工業至工藝發展,由技能技術至知能文化,到科技技術與科學研究 |
台灣區玩具暨兒童用品工業公會理事長陳國棟特別提到,臺灣早期曾為家具外銷大國,與德、義並列世界前三,台中地區則是木工機重鎮,而90%的漆器更來自豐原。面對台灣傳統木工技藝逐漸衰微,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對重振木藝產業責無旁貸。十年前當時的立委江啟臣,居間協助北科大在豐原尋找合適的場所欲設立木工教室。永豐餘在獲悉此事後,允諾無償提供豐原紙廠的土地和廠房,並協助園區修繕和添購設備,因此有了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的設立。如今能有此發展,他深深的感恩。
木創中心說,「木創文化攪動深根計畫(Ⅰ)、(Ⅱ) 」計畫於第一期(109-111年)執行過程間,透過一年樹穀計畫、十年樹木計畫、百年樹人計畫三大主軸,建立多點、帶狀、發散式的推動模式,串聯產業擴散文化,以突破同溫層,展開各式推廣課程,建置木育環境,推動永續木育校園;於第二期(112-113年)執行中,延續前計畫的三大主軸,展開跨代、跨域、跨界、與跨文化的四跨越模式進行創造合作,協同產學、基地、場域,讓新生代的跨域學子、在地木傳統產業與匠師,能有共同研發、執行量產開發的機會,使能傳承技術、觸發研發能量。
如今已有四所校園穩定沿用本計畫產出教案,持續於校園進行授課,同時也培訓多達29位木育種子教師,持續參與小學端木育課程推動、木育夏令營等課程。並持續與地方廠商合作推動量產與推廣課程,以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為據點,借USR計畫之手連結在地,攪動木創產業文化。
以豐園北科大木創中心為據點,借USR計畫之手連結在地,攪動木創產業文化 |
今天的成果展開幕式還有園遊活動,除了有計畫端合作之夥伴展出單位成果,主軸為由參與計畫工作坊活動學生,利用合作廠商「玩偶的家」提供量產淘汰餘料所製作之商品與體驗活動,經學生重新思考利用價值,讓廢材轉化新生,建立永續木創循環。過去計畫已辦理過多次在地深根工作坊活動,與一般單日性質工作坊不同,藉由長時間蹲點於台中,深入當地文化與地方傳產木藝師交流,以及串聯不同學校、不同領域學生合作進行共創發揮,以跨代、跨域攪動木創文化,而此次以「發現解決問題實戰工作坊」為主題,一改過去給予學生目標進行設計發想,藉專業教師團隊提供問題工具,由學生自主探索、發現場域議題,實地訪查、訪談,在與地方深度交流後,設計出能解決議題的體驗活動或是商品企劃,於工作坊最後一日,配合計畫成果展進行實戰販售(非營利性質),回饋給與地方民眾一同參與、體驗。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