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會抱怨!台中這群「最狂練習生」提案百件,逼市府聯手改造校園殺手路口
新華報導\1987創刊
當許多人還在鍵盤前批評市政,台中市有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青年,選擇直接走進體制內,用專業和熱情,為這座城市帶來真實的改變。台中市第三屆青年事務諮詢委員會(青諮會)在今(13)日舉行了任期內的最後一次大會,他們交出了一張極其亮眼的成績單:兩年任期內,共提出超過百件政策建議,而市府的參採率,竟高達近九成。
這不是一場行禮如儀的樣板會議,而是一次次扎實的政策攻防。這群被視為「市府練習生」的青年委員,將他們在街頭巷尾觀察到的問題,轉化為一份份條理分明、數據詳實的提案。其中,針對市民最有感的「通學安全」議題,他們提出了尖銳而具體的質疑,成功撬動了市府多個局處的龐大機器。
正因為青年的強力監督,市府的教育局、建設局與交通局等單位,不再只是紙上談兵。一連串具體的改善行動就此展開:不僅全面盤點校園周邊的人行道與交通狀況,更編製了《道路人行環境指引手冊》,從源頭要求更安全的設計。更關鍵的是,市府啟動了「通學區交通安全設施改善計畫」,首波就鎖定軍功國小、崇德國中等五所學校,推動速限調降、增設「當心兒童」標誌、畫上視覺化減速標線等「組合拳」,決心掃除潛藏在孩子上學路上的危險因子。
市府研考會主委林鼎超在會中坦言,青年不僅是城市的創新引擎,更是挖掘施政盲點的「吹哨者」。他認為,青諮會這個平台,成功地將青年的理想與熱情,轉化為可執行的政策動能。他承諾,市府將持續優化這個溝通機制,讓青年的聲音能更直接、更深刻地影響城市的未來走向。
隨著第三屆委員的任期圓滿落幕,這份改變城市的熱情火炬,正等待著下一棒的傳承。第四屆青諮會的招募已進入倒數計時,市府正向所有關心台中的15至35歲青年發出英雄帖。這場景彷彿在說:與其在體制外吶喊,不如走進來,用你的專業與視野,親手打造你想要的未來。這群青年的實踐證明了,參與,是改變最有效、也最有力的途徑。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