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語言的牆!台中市府推免費中文班,更首創「台語課」助移工與阿公阿嬤「零距離」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語言往往是第一道,也是最難跨越的高牆。為協助數以萬計的外籍移工能更快地融入台灣社會,並化解雇主與移工間最常見的溝通困擾,台中市政府勞工局再次啟動了一項已持續九年的暖心政策——開辦免費的移工中文學習班,並於今年下半年推出更貼心的課程,邀請移工朋友們「移」起來上課,共同打破語言的隔閡。
![]() |
114年度預計開課班別(假日班) |
根據勞工局長期的調查顯示,雇主在聘僱移工時,最感困擾的問題始終是「語言溝通不良」。一句簡單的指令可能因誤解而導致工作失誤,一句關心的問候也可能因無法表達而造成疏離。為此,台中市府的免費中文班應運而生,鼓勵雇主讓移工利用週末假日學習,這不僅是一項給予移工的福利,更是為勞資雙方創造雙贏的務實之舉。課程內容緊貼日常生活,透過活潑的對話演練,讓移工能快速掌握基礎中文,從而在工作、生活甚至假日出遊時,都能更加便利與自信。
勞工局長林淑媛表示,今年的課程設計更加細膩與多元。除了針對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等不同國籍移工開設的初階日常用語班外,更特別為已有基礎的印尼移工規劃了進階中文班,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習需求。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項創舉,是考量到台中市的家事移工以印尼籍為大宗,且主要照護對象多為習慣使用台語的長者,市府特別開辦了一班「印尼台語課程」。
![]() |
越南移工中文班上課情形 |
這項創新的「台語班」,無疑是看見了家庭照護中最細微也最關鍵的需求。當移工能用一句親切的「阿公,呷飽未?」來問候,或聽懂長輩用台語表達的需求時,那份因語言隔閡造成的距離感將瞬間消融。這不僅僅是學會一種方言,更是學會一種能直接觸及長者內心的溝通方式,對於穩定勞資關係、提升照護品質,有著難以估量的正面效益。
為了讓移工們能兼顧工作與學習,所有課程都巧妙地安排在週末假日,並提供實體與線上視訊兩種上課方式,給予最大的彈性。這項看似微小卻充滿溫度的政策,不僅是在教導一門語言,更是在為這群離鄉背井的異鄉人,搭建一座通往理解與尊重的橋樑,讓他們在為台灣社會貢獻心力的同時,也能真正感受到這片土地的友善與溫暖。或至「國際移工生活照顧服務中心」臉書粉絲團(https://reurl.cc/lz8WQE)查詢。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