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會能實測機關首長的「能耐」
林佳龍市長授以市府團隊的名銜為「行動市府」,看其字意不就是要市府團隊能「立刻」動起來?雖然是有目標的「動」,但是沒有紮實的底子,「動」得起來嗎?能「動」出績效嗎?在議事廳看有些機關首長,的確對臺中市政不是很瞭解,難怪在議員凌厲攻勢下,都是處於被動的窘境。
「行動市府」首長中,除了4個一條鞭外,24個機關首長全部是新人,有學者教授、有中央官員及縣市政府主管、有紅頂商人、有革命伙伴、有競選功臣等不一而足,其中僅有財政局長林顯傾是前朝參事,是一位富有豐沛經歷的優秀老將。
「行動市府」的機關首長不僅是新人,幾乎都是外縣市空降而來的,對臺中市區域地緣並不熟悉、對臺中市政建設幾乎陌生、對臺中市政治生態也不瞭解、對臺中市的派系其來龍去脈也是白紙一張;雖然是新人,但在接掌政權後的「磨合」、「接縫」期間,唯有依賴幕僚的協助與輔佐,但事實上幕僚能發揮作用嗎?從這幾天的議事廳表現,答案不想可知!
府會人士都瞭解,「行動市府」各機關首長幾乎是沒有人事權的,換言之,市府大小人事都掌控在方昇茂顧問手中,他所調換的各機關副局長、主任秘書、專門委等簡任官,對業務的瞭解多數也和首長一樣是處於狀況外的,就算是被提攜拔擢的前朝官員,當自己都沒有辦法立馬「無縫接軌」運作下,又豈能對首長有所幫助?這些前朝「新貴」與「新人」,對業務的瞭解程度是沒有兩樣的。
因為幕僚的專業擺錯位置,當然不足以在新機關立刻發揮應有的作用,畢竟進入狀況是需要時間的;但是議會召開在即,幕僚情資蒐集能力差、「考前猜題又不準」,也不能知己知彼,在此情下機關首長摸不清「敵情」,首長暴露在議事廳只有被議員諸公砲擊的份,想想首長連防禦的工事都做不好,更甭談反擊能力了。
因此未來被批、被罵、被詌譙、被拍桌甚至被趕出議事廳,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因為「行動市府」的業務反應機能不堪議員諸公一擊。
機關首長近乎癱瘓的窘況,是要怪首長不「用功」?沒有立即融入市政、瞭解政治生態?還是要怪身邊幕僚的不「適任」?抑或是要怪市長在市政業務都還沒有「接軌」好的條件下,就授權方昇茂顧問急著撤換掉前朝一些老將、承辦熟手?
行動市府在短短的3個月,以極其效率的手段將人事大「清洗」一番,清洗的原則是以色彩、功臣為優先提攜卡要位,不問前朝官員的專業素養、操守品德,雖然前朝有幾位被換固然是應該的。然而,市府業務運作機制少了老手,悉數換上不諳市政業務的新手操作難免生澀。
既然在幕僚「不懂得」、「不瞭解」、「不清楚」的狀況下,當然會讓首長處於「孤立無援」、慘遭議員圍攻的窘境。事實上,被圍攻者並非1、2個機關,而是多數的局處都有這種情形發生。
當「行動市府」虛有其名時,市府在政策績效上要如何達到「有感」?在議事廳上又怎能讓議員諸公信服?市府的不能立即就位操作值得各機關正視。業務掌握不能等,因為面對的是議事廳議員諸公的有備而來。
未來的市政總質詢,不僅是機關首長要趕緊作功課,連林佳龍市長也不能心存僥倖,不要以為議員諸公質詢的議題不清楚、不知道時,會有主管機關首長起來作答解圍,端視這幾天首長及身邊幕僚的表現,說真的,不要奢望有啥本事「護主」?
「行動市府」首長中,除了4個一條鞭外,24個機關首長全部是新人,有學者教授、有中央官員及縣市政府主管、有紅頂商人、有革命伙伴、有競選功臣等不一而足,其中僅有財政局長林顯傾是前朝參事,是一位富有豐沛經歷的優秀老將。
「行動市府」的機關首長不僅是新人,幾乎都是外縣市空降而來的,對臺中市區域地緣並不熟悉、對臺中市政建設幾乎陌生、對臺中市政治生態也不瞭解、對臺中市的派系其來龍去脈也是白紙一張;雖然是新人,但在接掌政權後的「磨合」、「接縫」期間,唯有依賴幕僚的協助與輔佐,但事實上幕僚能發揮作用嗎?從這幾天的議事廳表現,答案不想可知!
府會人士都瞭解,「行動市府」各機關首長幾乎是沒有人事權的,換言之,市府大小人事都掌控在方昇茂顧問手中,他所調換的各機關副局長、主任秘書、專門委等簡任官,對業務的瞭解多數也和首長一樣是處於狀況外的,就算是被提攜拔擢的前朝官員,當自己都沒有辦法立馬「無縫接軌」運作下,又豈能對首長有所幫助?這些前朝「新貴」與「新人」,對業務的瞭解程度是沒有兩樣的。
因為幕僚的專業擺錯位置,當然不足以在新機關立刻發揮應有的作用,畢竟進入狀況是需要時間的;但是議會召開在即,幕僚情資蒐集能力差、「考前猜題又不準」,也不能知己知彼,在此情下機關首長摸不清「敵情」,首長暴露在議事廳只有被議員諸公砲擊的份,想想首長連防禦的工事都做不好,更甭談反擊能力了。
因此未來被批、被罵、被詌譙、被拍桌甚至被趕出議事廳,都是有可能發生的,因為「行動市府」的業務反應機能不堪議員諸公一擊。
機關首長近乎癱瘓的窘況,是要怪首長不「用功」?沒有立即融入市政、瞭解政治生態?還是要怪身邊幕僚的不「適任」?抑或是要怪市長在市政業務都還沒有「接軌」好的條件下,就授權方昇茂顧問急著撤換掉前朝一些老將、承辦熟手?
行動市府在短短的3個月,以極其效率的手段將人事大「清洗」一番,清洗的原則是以色彩、功臣為優先提攜卡要位,不問前朝官員的專業素養、操守品德,雖然前朝有幾位被換固然是應該的。然而,市府業務運作機制少了老手,悉數換上不諳市政業務的新手操作難免生澀。
既然在幕僚「不懂得」、「不瞭解」、「不清楚」的狀況下,當然會讓首長處於「孤立無援」、慘遭議員圍攻的窘境。事實上,被圍攻者並非1、2個機關,而是多數的局處都有這種情形發生。
當「行動市府」虛有其名時,市府在政策績效上要如何達到「有感」?在議事廳上又怎能讓議員諸公信服?市府的不能立即就位操作值得各機關正視。業務掌握不能等,因為面對的是議事廳議員諸公的有備而來。
未來的市政總質詢,不僅是機關首長要趕緊作功課,連林佳龍市長也不能心存僥倖,不要以為議員諸公質詢的議題不清楚、不知道時,會有主管機關首長起來作答解圍,端視這幾天首長及身邊幕僚的表現,說真的,不要奢望有啥本事「護主」?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