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公車的補貼政策 到底是交通政策?還是福利政策?
鄭杰◎臺中報導
台中市庫拮据,面對財政壓力,免費公車的補貼政策,到底是交通政策?還是福利政策?30日引起市議員陳淑華、蕭隆澤、邱素貞等人關注。
市議員陳淑華表示,台中市大眾運輸的虧損及公車補貼金額將高達40億元,台中市政府所耗費掉的金額非常嚇人,每年將吃掉台中市預算赤字,應妥善規劃捷運、公車的整合營運模式,避免形成財務黑洞。
陳淑華、蕭隆澤、邱素貞指出,從合併之初,台中市就力推免費公車,從開始實施到104年免費公車經費把停車管理基金當做提款機,造成停管基金在104年因支付免費公車而掏空,而後轉由台中市本預算支應,一直到今年109年,免費公車所需的費用高達28.45億元。從100年每年7.5億元逐年增加到28.45億元,如果加計公車虧損補貼,109年預算高達31.55億,金額擴增了4倍,造成市庫難以承受的壓力。
陳淑華說,一貫不鬆口檢討免費公車的台中市政府,現在台中市政府也開放給公民公開討論免費公車政策是否應繼續實施,是不是免費公車所造成的財政補貼壓力已經逐漸大到難以承受的範圍,是不是感受到財政壓力?
免費公車從8公里免費到10公里免費到現在的雙十政策,陳淑華詢問盧市長,現在台中市財政困難,有何考慮?有任何調整政策的想法嗎?
台中市的大眾運輸進入有捷運的時代,捷運綠線通過初勘、履勘等等程序後,即將開始營運,而捷運綠線第一年營運的虧損金額,以保守人次42000人計算,預估達8.95億元。
陳淑華認為,很重要的是,台中市的公車政策有沒有隨著捷運通車而有所調整?免費公車政策會不會排擠捷運的搭乘意願、影響捷運的運量;必須要有捷運、公車的整合營運模式,提高捷運運量,降低捷運虧損,雙向提升捷運及公車的服務品質。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