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適才適用」 不分黨派?
《反應官員心聲系列報導之監軍官員》
鄭杰\臺中報導
林佳龍市長主政已經一年2個月,「新手」要在一年2個月期間內,祭出亮麗的績效似乎也是「苛責」,但是這一年2個月內在在野黨議員眼中,新朝沒有好績效端出則是事實;市長的政策要順暢、要能兌現、要給市民「有感」、要讓議員諸公心服口服,除了要議會支持預算外,專業、肯作事的人才更是不可或缺,否則,有錢、有好政見卻無人才,要讓市民滿意可謂緣木求魚。
一年2個月來,市府人事調整最讓府會人事「有感」,似乎這也是新朝最得意的「傑作」,短短時間就搞的官員驚悸不安;輸誠者想方設法透過管道表達立場靠邊站,以免受到波及,府會人士說,人事「動亂」也是新朝掌控官員的手段之一?
人事「動亂」出現了幾家歡樂機家愁的「喜悲」景象,不管是歡樂也好愁也罷,這是新政權下非常時期所採取的「非常」手段,唯有人事先「安定」政權才能穩定,市政業務才能實質而非虛表的順暢運轉。
問題是新朝除了重要職位換人做外,最近連基層承辦也在進行「搬風」,有些局處讓專業承辦官員去做不專業的業務,這對於市政的運作並非好事。
部分高層官員「跳升」卡位,讓苦幹實幹一步步往上爬的官員,在「空降」部隊、外來「和尚」卡要位、占要職下,心裡滿是有著升官無望、仕途坎坷之憾,縱使自己滿腹經綸卻因為藍綠派系鮮明標籤掛帥,眼見比自己條件差、卻因為「站對邊」而「跳升」,當年的屬僚成為自己的長官比比皆是,真是無奈。
市府一再說「人事調整所佔的比例相當少」,然而,比例多少不是癥結所在,而是在於調整的方法與手段;有些官員感慨公務員尊嚴不再、前程茫茫,這些悶在心裡不敢發作的「鳥氣」,正是影響市府士氣至深且鉅的因素,層峰聽到、見到了嗎?
有官員抱怨說,有些人事升遷簡直是亂無章法;甚至有些機關首長竟然事先也不知情,局處首長無人事權自然是不被尊重的;空降部隊官員動輒挾「市長」以令長官同仁,這要叫長官如何領導管理屬僚?不能實質掌權,業務的要求當然會有落差。
另外,在長官同仁眼裡被視為是安插在機關負有監督責任的「權貴」官員,雖然官位小但「權力」大,就算不能通「天聽」,卻也能和權勢核心份子攀交情拉得上關係,這些官員被市府同仁起了一個「監軍」的綽號,意思是雖非適才適所,但監督比不專業還要重要。
「監軍」官員對不順心、不對眼的長官同仁,在權勢核心面前咬耳朵、嘀咕幾句的舉止,就能讓長官同仁緊張萬分,搞不好「羅織」以往承辦過有瑕疵的案件,再扣上貪瀆圖利「罪名」,都可能「有頭睡覺、無頭起床」了-明天過後進入辦公是,赫然見到辦公桌上有調整職務的人事命令。
因此,為五斗米折腰的官員,見到「監軍」官員無不阿諛奉承、諂笑脅肩待之;更甚者是有「監軍」官員「飽食」終日無所事事;之所以會無所事事,是因為靠關係「硬塞」進業務不嫻熟的機關占職位,形成長官不想管、同仁不敢惹、吃「閒差」的「權貴」現象,這對於辛苦打拚的官員,還真是情何以堪。
據了解,衛生局即有靠著關係當起「監軍」的官員,若說是專業長才不足,要在手上辦個所以然來的業務,說真格的也是一種奢求。
因此,「監軍」官員不是在辦公室打瞌睡、就是上網團購,要不就是去買衣服無人膽敢置喙;對同仁動輒開口「市長說」、閉口「市長說」,來彰顯自己的權貴心態、施壓同仁的手段。
極少數「監軍」官員這種囂張行徑、目中無人的舉止,不僅傷害了林市長的名聲、市府形象,也挫折機關首長的威信、嚴重打擊同仁的信心。
「監軍」官員不夠「謙卑、謙卑、再謙卑!」其傲慢的態度、監視長官同仁的舉止,讓市府官員猶如籠罩在「綠色恐怖」氛圍中,就算是心有怨懟卻都敢怒不敢言,試想機關沒有和諧只有敵視、不是專業領導專業,機關業務如何協調、運作,又如何讓民眾有正面效益的「有感」呢?
不「適任」的官員,無論是前朝抑或是新朝,基於新市長在政見兌現上是有必要調整。但是,人事調整是有指標性效應的,「適才適所」者,必然受到同仁肯定心服;要不,亂了章法的人事調整,彼此之間心有芥蒂也形成對立。
新朝帶人要帶心,「心聚人不散」,否則官員陽奉陰違、假傳聖旨胡搞瞎整,市長卻被矇在鼓裡,當事情鬧大了當然要概括承受,帳都算在自己頭上。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