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無天的「蘇司長」違法亂紀,請監察院的委員們 依瀆職罪嚴懲! 我們必須質疑「蘇教授」是否真心致力於中藥的發 展?!
新華報導\1987創刊
昨天(4/22)藥師全聯會的快閃活動很成功,但美中不足的是沒有遞交陳情函!
在昨天(4/22)的會議上,衛福部司長蘇奕彰竟然聲稱必須「依法行政」,並表示如果藥界認為藥事法第 103 條不妥,應由立法院進行討論。蘇司長一意孤行,毫無悔意,甚至理直氣壯地宣稱中藥是農產品!那麼,請衛福部效仿美國,將所有中藥視為食品,立即廢除中醫藥司!如此一來,人人皆可販賣中藥,中藥店的數量將會超過便利商店,這正符合蘇奕彰所謂的「快速發展中藥」的理念,這無疑是最快的解決方案!
蘇司長還聲稱 318 解釋令是依法行政,這無疑是對法律的曲解!根據藥事法第28條第二項的規定,中藥販賣業者的藥品及其買賣,必須由專任中醫師或修習中藥課程達標準的藥師或藥劑生駐店管理,這已明顯違法!
蘇奕彰未能深入瞭解中藥行業衰退的原因及年輕人對中藥使用習慣的改變,卻選擇「放水」以便宜行事。如今,40 歲以下的年輕人中,有多少人會選擇中藥?又有多少人會親自到中藥行購買中藥並自行煎煮?
更重要的是,蘇教授完全忽視了中西藥交互作用對民眾健康的影響!例如,甘草、鹿茸等藥物會減弱降血糖藥的效果;服用降血壓藥時,應避免併服人參、麻黃、甘草等藥材,以免影響藥效,導致血壓難以控制。磺胺類抗生素常用於治療泌尿道感染、腸胃道感染及呼吸道感染,若與烏梅、山楂、五味子等藥材併服,可能會在泌尿道產生結晶,造成血尿或排尿困難。甘草、鹿茸、人參、地黃等藥材會使心臟對毛地黃(digoxin)更敏感,無論何種情況,都可能導致毛地黃中毒。以上僅是中西藥交互作用的冰山一角!
根據目前臺灣中藥類別的二分法,傳統製劑以成藥登記,濃縮劑型則以處方藥登記。濃縮製劑與傳統製劑的製造過程不同,卻因同樣的處方傳統製法被核可登記為成藥,反觀同處方製成的濃縮製劑卻無法登記為成藥,必須為處方藥。僅依製造過程的不同作為成藥與處方藥的唯一判定標準,蘇奕彰身為教授,這種二分法早已不合時宜,卻未見其有任何作為!他所謂的快速增加中藥行數量,根本無視民眾的健康!
我們的政府一直倡導與世界接軌,以日本為例,現行已開放 294 種複方濃縮漢方作為第二類 OTC(指示藥)使用。而過去十幾年,中國大陸已公告六批非處方藥的通知及藥品目錄,開放常用及低風險的化學藥及中藥轉類為非處方藥,目前資料顯示中藥OTC(指示藥)已超過4000種產品。鑑於中藥使用歷史悠久,製藥技術及民眾用藥日益成熟,為符合安全有效的原則,濃縮製劑OTC(指示藥)的存在是必要的。
因此,我們要求衛生福利部應儘速依據中藥風險分類,將常用且使用超過 30 年無不良反應的產品依序開放為「中成藥甲類」(仍需藥師監督下購買),並強化藥事人員的執業能力,持續與教育單位合作,加強民眾自我照護及指示藥成藥的使用知識,建立藥物安全監控機制,主動監控國外藥品安全警訊,並偵測我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資料,強化藥局藥事人員對於藥品不良反應通報的宣導,透過整體提升,推動民眾健康照護用藥的具體可行方案。
藥廠必須獲得相當的利潤才能持續進步,才能在國際上與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的中藥配方顆粒抗衡。開放一些OTC中藥進入自由市場,不僅可以增加藥廠的銷售利潤,造福民眾免去自行煎煮的時間,還能減輕健保的財務負擔,這是一個三贏的策略,大家應該攜手合作,促成這一目標。
最後,我們呼籲蘇司長回頭是岸,基層藥師將堅決捍衛民眾的中藥用藥安全,請關心中藥及中藥用藥安全的民眾,5月4日下午兩點於凱道見,讓我們一起站出來捍衛全民健康,並要求不適任的邱部長及蘇司長下臺!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