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學校設置135所社區共讀站 議員張芬郁抨擊共享難推動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台中市135所學校設置「社區共讀站」,市議員張芬郁等人在議會聯合質詢時,要求教育局重視學校難以推動的困境,否則空有其表,社區民眾走不進去,建議先從小學的共讀站推動親子共讀,逐步擴大社區民眾使用,教育局長蔣偉民同意從小學先示範辦理。
台中市議會進行教育文化業務質詢,市議員張芬郁、陳雅惠、謝家宜、陳淑華、陳俞融、蕭隆澤等人聯合質詢。
市議員張芬郁、謝家宜指出,教育部國教署,從106年補助學校設置社區共讀站,希望學校和社區居民共享圖書資源,推廣閱讀文化,至113年全台有850所學校設置,總經費約15億元,台中市已有135所學校設置,補助總經費達3億5747萬元,包括國小108所、國中27所、高中16所。
張芬郁表示,審計處在108年即要求教育局研擬對策,解決學校開放給社區的時間太少及圖書量是否充足等問題,政府挹注的經費相當多,市長也常把台中開辦的學校數當做耀眼政績,要求副市長鄭照新轉達第一線難以執行的實況。
張芬郁表示,每所學校建置社區共讀站的經費大約280萬元,有漂亮的硬體圖書室,卻沒有後續的維護和人力資源,學校的網站上幾乎沒有一校公佈有共讀站及開放時間,學校消極應對最好不要有社區的民眾來,詢問里長、家長、社區民眾沒有人知道有這個共享空間。
陳雅惠、陳淑華指出,後續運作能量不足,開放時間限縮,上課的時間沒有開放、週末沒有人力、寒暑假學校經常做工程修復,基於安全也不希望外人進入,到底什麼時候可以開放給社區。
張芬郁、陳俞融、蕭隆澤表示,藏書類別也會影響社區民眾使用的意願,採購藏書的時候,是否要呼應社區民眾的需求?張芬郁建議,小學都是童書,可以從親子共讀開始,再擴展到社區民眾。
教育局長蔣偉民表示,社區共讀站的精神是學校跟社區共享,學校開放的時間和人力資源,影響運作是否可以成功,認同先從幾個學校示範辦理親子共讀,培養學生和家長的共讀習慣和圖書館場域。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