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龍團隊目無法紀 中市民告狀法務部 檢舉「海水採礦」MOU等10弊端盼詳查
《園地公開來稿照登內容不代表本社立場;讀者可在留言欄張貼意見》
台中市詹姓、王姓市民自稱因看不下去市長林佳龍與龍團隊肆無忌憚的胡作非為,為了國家好、台灣好、台中好,更不希望債留子孫,因而針對市府與德商的「海水採礦」MOU等多項重大社會爭議案、台中市議員質詢市府官員圖利疑雲內容等10大事例彙整成檢舉書,並於日前據文函送司法單位請求明察秋毫、找出弊案真相;至於有關逾越官場倫理、法理情事,則請五院院長、審計部等相關單位,依權責論處,以彰法治與官箴。
這份市民署名、主旨以敬請司法單位徹查台中市長林佳龍就任近四年來諸多官商勾結、違法亂紀、膽大妄為之弊案,以證明林佳龍目無國法與違反制度之行徑,以正官箴,而向法務部部長、檢察總長、廉政署長、台中地檢署檢察長、法務部調察局長、法務部調查局台中調查處處長及五院院長的檢舉書,內容多達40頁。
詹姓及王姓檢舉人,在檢舉書中提到林佳龍執政的墮落,在亮麗宣傳中,根本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因為市政諸多耀眼的民調,都是由御用的「趨勢民調」得標,而市長自誇是「民調祖師爺」,顯係其來有自,令人不齒!
檢舉書以治安為例,林市長經常自誇六都排名第1,事實上,擄人勒索、槍聲四起、詐欺案橫行,台中市早已失去文化城美譽,絕非他誇稱最宜居的城市!更糟糕的是林市長收買媒體的手段,已達肆無忌憚的空前境界,公然耗費大批公帑以廣告方式、或置入性行銷、業配等手法,以達美化政績、掩飾弊端之目的。被收買者小則護航隱惡揚善,大則顛倒黑白矇蔽人民與讀者,如此齷齪行徑,全省縣市長無人能出其右。林市長踐踏第4權之行徑,堪稱台灣首位最不擇手段的七品官。
詹姓及王姓市民檢舉指出,林佳龍市府在3月與德商簽署1,100億元備忘錄事件,宣稱未來台中港將設置全球首座採多元製程的海水採礦場,創造年收15億美元產值及1,000個就業機會云云,被蘋果日報踢爆,德商係1人公司,海水採礦,世界先進國家尚在研究階段,但林佳龍僅透過商人好友李天柒牽線,不經過求證及法定程序,即好大喜功與德商一人公司簽署備忘錄,被譏諷為國際大烏龍笑話!台中市府威信顏面盡失!
詹姓、王姓市民再舉林佳龍上任後宣示8年要種100萬棵樹,每年編列3億元預算,但106年被蘋果日報踢爆,105年市府種樹造假作弊,36萬2388棵中竟然51%不是樹,而是濫竽充數,把規定樹種的喬木改種灌木,甚至在一處200平方公尺的分隔島上密集種植3050株灌木冒充。
上述造假的作為,其實涉及嚴重官商勾結的弊端,因為灌木與喬木價格差距懸殊,少則數十倍多則逾百倍,105年一年的造假高達51%,造林樹苗成了「搖錢樹」,這些億元以上的差額到那裡去了?檢調似未追查,林佳龍在案情爆發後,記過處分了建設局數位官員做為搪塞,市府3年多來究竟灌水虛報多少棵樹苗?成為未解開謎底的疑案。
而花費高達86億餘元的花博預算案,詹姓、王姓市民檢舉市府竟然宣稱「涉及機密」無法提供相關資料給議會;造成議會無法監督的黑箱作業,更引起議員群起而攻,李中、楊正中指責三立公司「單獨得標」;顏莉敏收到台北市不平人士檢舉函件,指出台北市舉辦花博,商人的門票利潤為8.8%,台中市府卻在售價350元中僅收120元,商人利潤高達63%,顯係離奇標案,市府以不平等條約圖利特定財團,及李中、楊正中、羅永珍、黃馨慧等多位議員,聯袂到台中地檢署按鈴申告林佳龍與交通局長王義川,指出市府違反預算法等規定,要求檢方查出真相公諸於世。
詹姓、王姓市民檢舉指出,台中市府招標案件經常引起議員抨擊與各界質疑,其中尤以新聞局與文化局招標涉及弊端最多,在多位議員踢爆的疑案中,以黃馨慧列舉的事證最為具體,甚至勇敢的到台北召開「法務部踹共」記者會,還製作一支圖文並茂的影片說明,並且還到中天電視台政論節目中現身說法。
台中市民無法理解的是,一位大義凜然的女議員勇敢不斷的揭弊,林佳龍卻是老神在在,最多只由新聞局長卓冠廷或文化局長王志誠輕描淡寫表示招標流程,一切合法;對被質疑內情卻毫不說明或壓掉新聞,引起外界對司法威信不斷質疑!
詹姓、王姓市民認為,在諸多稀奇古怪的標案中,黃議員都把得標者與林佳龍的關係,剖析得十分透徹,果然全係「龍友友」,除關係特殊的新文化協會之外,另由其岳父捐助成立的「台灣青年基金會」,連續2年取得「志工媒合平台委託服務案」,12職等顧問游湧志竟然兼任該基金會執行長,不僅違反公務員服務法,且有涉及圖利之嫌。
他們表示,目前台中市府會存在最大的問題,是議會失去制衡作用,議會無法監督、制衡市政府,是肇致弊端變本加厲的泉源,司法機關未能儘速徹查議員公開質詢言之有物的貪瀆疑案,更讓市長及官員更加膽大妄為無所忌憚,因而提出檢舉。這份檢舉書已於7月12日寄給相關單位。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