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第一市場:百年老市集裡的人間煙火,舌尖上的台味記憶
新華報導網站\報導
走進台中第一市場的騎樓,彷彿踏入時光交錯的走廊。鐵皮屋頂篩落的光影裡,木造攤台上老算盤與不鏽鋼收銀機並存,空氣中浮動著柴魚高湯的鮮香與麻醬的醇厚。這座1917年誕生的百年市集,曾是日治時期「新富町市場」的繁華核心,如今仍用銅板價的台味溫暖餵養著城市。這裡的攤位不靠網美裝潢,卻有傳承三代的灶火溫度,讓我們循著蒸籠白煙的指引,展開一場舌尖的時空旅行。
老字號的灶火傳承
三代肉焿的鐵鍋裡翻滾著琥珀色湯汁,老闆娘舀羹的動作精準如機械錶,這碗從阿公輩傳下的手路菜,用旗魚漿包裹溫體豬後腿肉,咬開時鮮甜肉汁迸發,搭配筍絲與柴魚熬煮的湯頭,淋上烏醋的酸香勾出層次,連碗底蒜末都不忍放過。
隔壁嵐肉燥專賣店的陶甕飄出八角香氣,第三代老闆堅持手切三層肉,肥瘦相間的肉燥在口中化成膠質,淋在粒粒分明的越光米上,配半熟荷包蛋劃破瞬間的蛋液交融,是連米其林密探都駐足的美味。
巷弄裡的台味密碼
轉角阿坤麵的竹篩上,黃油麵條在晨光裡閃著金芒。傳承六十年的獨門醬汁,用芝麻醬、花生醬與豬油調出濃郁卻不膩口的黃金比例,拌麵時蔥花與豆芽的脆爽穿插其間,配上用當歸與川芎慢燉的綜合湯,排骨酥吸飽藥膳精華,連軟骨都燉得入口即化。
市場後巷的丁山肉丸,木蒸籠掀開時芋粿香氣撲鼻,老闆娘巧手將大甲芋頭刨絲拌入在來米漿,蒸出帶有顆粒感的綿密口感,沾上特調醬油膏與辣豆瓣,配著四神湯的薏仁香,是連在地人都甘願排隊的隱藏版美味。
古早味甜點時光機
走到三代祖傳麻糬攤前,老闆正將冒煙的糯米糰摔打上勁,包入現炒花生粉與芝麻糖,手掌溫度的揉捏讓麻糬外皮Q彈帶米香,內餡甜度恰到好處。對面幸發亭蜜豆冰的玻璃櫃裡,蜜鳳梨與紅豆在碎冰山上閃著琥珀光,淋上自熬麥芽糖漿,挖開冰層會發現藏在底下的手工粉粿與芋圓,古早味保麗龍碗裝著的是昭和時代的甜蜜記憶。
轉角傳來油鍋滋滋聲,天天饅頭的老闆正用長筷翻動紅豆餡小饅頭,麵皮發酵的麥香與紅豆餡的顆粒感,讓人想起阿嬤灶腳的午後點心時光。
當夕陽把市場鐵皮染成金黃,攤販們開始用台語閒話家常,空氣中飄散著收攤前最後一波炸排骨的香氣。
第一市場的魔力,在於這些老攤用數十年光陰焠鍊出的究極滋味,每口都是台中人共同的味覺基因。這裡沒有米其林星星,卻有比星星更閃耀的灶火;不需預約訂位,一碗肉燥飯加綜合湯就是最踏實的款待。下回來台中,記得空著肚子鑽進這座百年美食寶庫,讓舌尖在古早味與人情味交織的巷弄裡,寫下屬於自己的台中小吃地圖。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