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農業局要創電商平台「台中領先」 議員憂農民不買單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台中市農業局籌劃電商平台「台中領先」協助農民數位轉型拓展銷售通路,市議員張芬郁、陳雅惠等人指出,通路是王道,花錢創設平台不難,提昇平台知名度讓交易興隆才是問題,要求數位局、經發局共同協助,讓農民電商生意蓬勃發展,否則農民不買單數位行銷難落實。
台中市議員張芬郁、陳雅惠、陳俞融、陳淑華、謝家宜、蕭隆澤等人在議會業務質詢,關切農業局創設的電商平台進度和經營模式。
台中市議員張芬郁、謝家宜指出,品牌很重要,通路是王道,過去農業局補助霧峰等多家農會共同創設的電商平台「農創家」,扶助農業產銷數位化,平台也開闢「台中農產品專區」,但是生意並不好,農民不買單。
張芬郁指出,農民在「台中農產品專區」,雖然不用上架費,但每筆交易要收取一成至二成不等的手續費,另要出貨和負擔運費及思考文案內容等,都影響農民意願,今年農業局編列200多萬預算,計畫架設屬於農業局的電商平台「台中領先」,已經委由霧峰農會的農創家辦理,在農業局有自己的電商平台後,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市議員陳雅惠表示,農業局推出電商平台,希望拓展農產品銷售通路,如果農民參與度有限,即影響商機拓展。她呼籲農業局強化行銷策略,透過數位培訓、社群媒體推廣及與農會合作,提升平台知名度與使用率,實現農業數位轉型,促進農民收益。
市議員陳俞融、陳淑華表示,市府雖曾推出「普利共好商城」,如今又委託「農創家」規劃辦理電商平台,看似積極,但至今平台整合與使用效益仍不明朗,讓人擔憂是否又是「看得到吃不到」的政策空包彈。
陳俞融要求市府,真正落實輔導農民上架電商流程,協助商品包裝、定價策略、行銷曝光,並加強跨局處協調,讓各平台資源能有效整合、集中火力。只有打通網路銷售的最後一哩路,台中農產品才能穩定銷售,真正讓農民多賺、市民好買,實現農業與數位轉型的雙贏。
農業局長張敬昌表示,藉由霧峰農會的電商平台農創家協助金流和既有的會員流量,只要有產銷履歷等認證的台中市農特產品都可以上架到台中專屬的平台,未來宣傳會更多元靈活;數位局和經發局也指出,過去在台中通和購物節也有協助台中的農產品做銷售。
謝家宜表示,數位發展局和經發局必須更積極,透過台中通APP和每年的購物節活動協助宣傳即將上架的「台中領先」,目的打開平台知名度,才能讓數位交易更活絡。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