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永續、創新」 中市都發局擘劃城市未來藍圖
新華報導\1987創刊
自2018年盧秀燕市府團隊上任以來,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以「宜居城市」、「智慧規劃」及「永續發展」為核心,推動多項都市計畫與建設。以下整理6年來關鍵施政亮點與成果。
一、都市計畫與區域發展
「大臺中123」空間發展策略,推動「1個核心(雙港核心)、2個副都心(豐原、烏日)、3條發展軸線(產業、文化、生態)」架構,引導產業與人口均衡分布。完成「臺中市國土計畫」審定,劃設7處產業儲備用地,滿足未來20年發展需求。
屯區及山城區域活化,啟動「豐原轉運中心」開發,結合商業與交通轉運功能,帶動山城經濟。推動「霧峰光復新村青創基地」二期擴建,吸引逾50組文創團隊進駐。
二、社會住宅與居住正義
社會住宅興辦達標,截至2024年,全市社會住宅完工與興建中戶數突破7,000戶(如北屯「同榮段」、東區「尚武好宅」),較2018年成長4倍。首創「社宅青年創研基地」,提供創業空間與租金優惠,培育逾200組新創團隊。
多元居住政策,推動「包租代管計畫」媒合逾5,000戶空屋,減輕青年與弱勢家庭租金負擔。放寬「都市更新容積獎勵」,鼓勵老舊社區改建,累計核准35案、新增逾3,000戶住宅。
三、都市更新與老舊街區再生
中區再生計畫,推動「臺中車站周邊都更案」,活化舊建國市場、李方艾美酒店等歷史建築,帶動中區商旅人潮回流50%。 輔導「綠川、柳川沿岸街廓」改造,吸引逾30家特色店家進駐。危老重建加速,簡化「危老重建」申請流程,6年核准182件申請案,重建面積達15萬平方公尺。推出「老屋整建維護補助」,補助150棟建築立面更新,如西區民生路老宅活化。
四、公共設施與智慧城市
重大公共建設,完成「臺中綠美圖」主體工程(2024年啟用),結合圖書館與美術館功能,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標。推動「臺中巨蛋」綜合規劃,預計2025年動工,可容納1.5萬人,帶動北屯運動休閒產業。智慧化都市管理,建置「都市發展3D智慧平台」,整合地籍、建管與都市計畫圖資,提升審查效率30%。推動「建築執照無紙化」,2023年線上申辦率達90%,縮短核發時程至45天內。
五、永續環境與低碳城市
綠建築與低碳政策,要求公有新建築100%取得綠建築標章,民間案容積獎勵提高至10%,6年新增400棟綠建築。推動「臺中美樂地2.0計畫」,公園綠地新增50公頃,人均綠地面積達12.3平方公尺。韌性城市規劃,修訂「都市防災計畫」,劃設6處防災公園與12條緊急救援道路。推動「海綿城市」透水鋪面工程,累計施作20萬平方公尺,降低熱島效應2°C。
六、市民有感指標與獲獎肯定
民調數據,2023年市民對「居住政策」滿意度達75%,「公共空間品質」滿意度提升至80%。全國獎項,6年內獲「國家卓越建設獎」、「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獎」等18項大獎。
未來挑戰與展望
產業用地需求,加速開發「臺中精密機械園區三期」與「神岡豐洲二期」。氣候變遷調適,強化都市防洪與綠廊道系統,目標2030年綠覆率達30%。青年安居支持,擴大社宅供給至1.2萬戶,並推動「租金分級補貼」。
都發局長李正偉強調:「從空間規劃到社會關懷,都發局將持續以創新思維,打造兼具競爭力與永續性的國際城市。」
(資料來源: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公開報告,統計截至2024年7月)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