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局長的新氣象》
新華報導\說故事
新局長報到
環保局的大廳裡,幾名職員正忙著佈置歡迎看板,辦公室主任楊淑芬來回指揮,確保每個細節都符合「標準程序」。前局長林正德最重視這些表面功夫,每次上級視察,全局都得花兩週準備精美的彙報材料、重新整理檔案,甚至連辦公室盆栽的擺放角度都要調整。
「新局長十點到,各單位主管記得準時到大門口列隊歡迎!」楊淑芬拿著麥克風廣播。
然而,九點五十分,一個穿著簡單白襯衫、卡其褲的男人獨自走進大門,手裡只拿著一個舊公事包。
「請問您是……?」警衛疑惑地問。
「我是簡志明,今天來報到。」他微笑著說。
楊淑芬聽到消息,連忙趕來,臉上寫滿錯愕:「簡局長,我們正準備歡迎儀式,您怎麼……。」
「不用麻煩,大家各自忙吧。」他擺擺手,直接走向電梯,「十分鐘後,請各單位主管到會議室,我想聽聽實際的工作狀況。」
打破形式主義
會議室裡,各科室主管照例準備了厚厚的PPT,準備展示「亮點成果」。但簡志明一坐下就說:
「今天不聽報告,我們直接討論問題——各位手上有哪些工作是純粹為了應付檢查,卻對實際業務沒幫助的?」
現場一片沉默。過去五年,前局長最討厭聽到「問題」,只愛聽「績效」。
監測站長劉志強鼓起勇氣:「簡局,我們每月要花大量人力整理『美化版』監測數據,因為林局長要求報表必須彩色印刷、附上圖表分析,但其實上級只要求原始數據……。」
「還有,」行政科的小陳插話,「每次評比前,我們得重新製作過去三年的活動照片集,甚至要補拍『回顧照』,明明當初都有存檔……。」
簡志明點點頭,轉向楊淑芬:「這些額外工作,是上級要求的嗎?」
楊淑芬支吾:「這……是前局長認為這樣才能展現我們的『積極態度』……。」
「好,從今天起,這些全部取消。」簡志明合上筆記本,「我們回歸專業,該怎麼做就怎麼做。」
分層負責,減輕負擔
過去,林局長事必躬親,連公文用哪種字體都要親自批示,導致行政流程冗長。簡志明上任後,明確分層授權:
「科長能決定的事,不用請示主任;主任能處理的,不必上報給我。除非涉及重大政策,否則各單位自行負責。」
他甚至在局務會上公開說:「如果各位的決定事後被證明有誤,責任我來扛;但如果因為怕錯而不敢做決定,那就是我的管理失敗。」
這番話讓主管們鬆了一口氣,終於能專注於真正該做的工作,而不是無止境的請示與等待。
同仁的反應
年輕的稽查員小李,過去每晚加班做「迎檢模擬演練」,現在終於能準時下班陪家人;監測站的工程師們不再被要求反覆修改數據格式,而是把時間花在實際的污染源分析上。
「這才是我們當初考進環保局的初衷啊!」一名資深科員感嘆。
只有楊淑芬仍有些不安,私下對親信說:「這樣搞,年底評比要是輸了怎麼辦?」
但三個月後,上級臨時抽查,發現環保局的數據真實性大幅提高,河川污染改善率甚至躍升全區第一。評比委員驚訝地問:「你們沒準備特別彙報資料?」
簡志明笑著回答:「我們的日常工作,就是最好的彙報。」
新風氣的形成
一年後,環保局的士氣煥然一新。不必要的會議減少了,報表流程簡化了,同仁們不再忙於「作秀」,而是真正投入環保業務。
某天傍晚,簡志明經過大辦公室,發現幾個年輕職員還在自發性討論一個污染案例。
「怎麼還不下班?」他問。
「局長,我們想找出更好的監測方法,這案子很有趣!」他們眼睛發亮地回答。
簡志明笑了。他知道,當員工不再為形式主義所困,真正的專業與熱情,自然就會展現。
回歸專業才是最正確的
回覆刪除去除毫無意義的作秀,減輕官員的負擔,使其投入業務工作中。
回覆刪除社長早安
回覆刪除請問社長開始說故事嗎?明寫環保局,可感覺她們的舊局長行事風格又跟地政局舊局長很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