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又回到了當年》
新華報導\說故事
在戒嚴時代,台灣社會籠罩在一片緊張與恐懼之中。軍事統治下的台灣,任何與「匪諜」有關的行為都可能導致嚴厲的懲罰。「知匪不報」被視為重罪,普通民眾生活在「匪諜就在你身邊」的恐怖氛圍中,連日常的交往都充滿了戒備。
有一天,林先生在街上無意間聽到一位陌生人抱怨政府的政策。他立刻感到一陣心悸,生怕自己與那位陌生人有任何瓜葛,甚至連附近的行人都可能將他誤會為「匪諜」。他急忙低頭快步離開,生怕被人注意到。
回到家中,林先生將這件事告訴妻子,妻子卻勸他:「這種事能少管越好,別多說多事。」她提醒他,戒嚴時期,連一句無心的批評都可能讓人陷入麻煩。林先生點點頭,但心裡依舊不安,覺得自己像是在刀尖上行走。
這樣的故事在戒嚴時期並不罕見,人人自危、互不信任,社會充滿了壓抑與恐懼。如今,當有人感嘆「似乎又回到了當年」,或許是在表達對當下社會氣氛的不滿,希望能夠重申言論自由與人權的重要性。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