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戒嚴來臨?言論自由遭打壓,民進黨「民主進步」成最大諷刺
新華報導\特稿
近年來,臺灣社會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氛圍,政府以「國家安全」、「打擊假訊息」為名,頻繁約談異議人士、打壓言論自由,甚至動用司法手段對付批評者。種種跡象令人憂慮:臺灣是否正走向「新戒嚴」時代?而自詡「民主進步」的民進黨政府,卻在執政過程中不斷收緊自由空間,成為對臺灣民主最大的諷刺。
「綠色恐怖」蔓延,異議者遭清算
民進黨政府近年來屢次以《社會秩序維護法》、《反滲透法》等法律手段,針對在野黨、媒體、社運人士甚至普通網民進行打壓。例如:
「查水錶」成常態:民眾在社交媒體批評政府政策,可能遭警方約談,甚至被控「散佈謠言」。
媒體箝制加劇:親中或批判民進黨的媒體屢遭罰款、撤照,政府更透過「大外宣」操控輿論風向。
司法工具化:在野黨人士、學者若觸碰兩岸敏感議題,可能被扣上「中共代理人」的帽子,面臨司法追殺。
這種「寒蟬效應」讓許多臺灣人不敢暢所欲言,彷彿重回威權時代的陰影。
「民主進步」淪為笑話,雙重標準無所不在
民進黨長期以「民主捍衛者」自居,但執政後卻不斷收緊言論自由,甚至比國民黨威權時期更擅長利用法律與網軍打壓異己。例如:
網路側翼橫行:政府放任親綠網軍攻擊異議者,卻對「認知作戰」的指控選擇性執法。
選舉操作「抗中牌」:每逢選舉,民進黨便炒作「亡國感」,將任何批評者抹紅為「中共同路人」,藉此轉移施政不力的事實。
「進步價值」只服務政治利益:高喊「轉型正義」,卻對自己侵害人權的行為視而不見;鼓吹「言論自由」,卻打壓不利於己的聲音。 這種「只准綠營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雙重標準,讓「民主進步」四字顯得格外諷刺。
臺灣的未來:重回戒嚴,還是找回真正的民主?
言論自由是民主社會的基石,但如今臺灣卻在民進黨執政下,一步步走向「新威權」模式。政府以「抗中保臺」為名,合理化各種打壓手段,實質上卻是在扼殺多元聲音,鞏固一黨專政。
若臺灣社會繼續沉默,放任政府濫權,未來恐怕不僅是「寒蟬效應」,而是真正的「綠色戒嚴」。真正的民主進步,不該只是口號,而應體現在對人民自由的尊重與保障。臺灣人民必須清醒,否則「民主燈塔」的美名,終將成為歷史笑談。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