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亂象與體驗落差嚴重 議員籲市府善用基金改善停車品質
新華報導\1987創刊
針對台中市民普遍反映停車體驗不佳、規範不一致等問題,台中市議員林昊佑於市政質詢中直指,智慧城市不能只停留在口號,應透過「停車管理基金」的有效運用,徹底改善市民日常最有感的停車體驗。
林昊佑議員分享自身遭遇指出,日前短暫繞行一處停車場,因選民服務僅待四分鐘便離開即被計費,毫無「入場緩衝時間」可言,突顯出台中市停車場管理規則不一致、體驗不友善的問題。他強調現行《台中市停車收費自治條例》並未對「緩衝時間」有明確規範,建議市府比照宜蘭等縣市,統一訂定5至10分鐘合理緩衝時間,避免民眾一進場即遭秒收費。
此外,林昊佑也批評市內多數老舊停車場未完成智慧化升級,依賴傳統繳費單、現金繳費等低效率系統,與智慧城市目標背道而馳。他指出,儘管停管基金累積高達82億元,停車場卻仍普遍缺乏車牌辨識、自動繳費系統與即時資訊(CMS)顯示,停管處本身轄下仍有近7%場域未完成轉型,更遑論其他委外或民間經營場域。
林昊佑議員建議,停管處應研議運用基金補助民間業者加速智慧化升級,並透過制度設計要求停車場業者配合市府數據串接、資訊揭露,確保透明度與即時性。他強調,依據《停車場法》與台中市相關自治條例,停管基金的支出本可用於設施改善與經營管理事項的投資,呼籲市府應將資源用在刀口上,提升市民停車便利性與安全性。
「智慧城市不是只有大數據、5G、AI,更要有讓市民有感的日常體驗。」林昊佑議員表示,82億的盈餘不能只是數字,市府應以民眾真實感受為施政導向,不該讓停車場成為市民日常中的「微痛點」。他呼籲停管處加快推動改革,讓智慧城市從停車場開始落實。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