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兒少行人事故佔全台五分之一,市議員陳俞融要求市府重視兒少行人安全,批評交通改善不是有做就好
新華報導\1987創刊
今日台中市議會舉行市長施政報告,市議員陳俞融提到,盧市長施政報告中一再強調交通基礎設施的進展,包括公共運輸與道路網絡的改善,更強調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降幅六都第一。然而陳俞融指出,報告中對於行人安全的核心問題卻隻字未提,先前數次質詢早已強調台中市道路設計不良、人行道設施不足、駕駛未禮讓行人執法不彰,這些問題長期未解,市府卻只會用「數字遊戲」自我催眠,拿數據自誇。
陳俞融表示,台中市113年1月至12月交通事故件數達71,223件,居六都之首,行人死傷更高達2,833人,也是六都第一! 這樣的數據已經清楚顯示,台中是全國交通最危險的城市,行人過馬路得用「賭命」的,根本不是盧市長施政報告中一句「降幅最多」就能帶過。且針對兒少交通安全也未提及,更反映出市府在交通政策上的嚴重偏差。台中市民每天在街道上行走時,面臨的安全風險並未因這些施政成果而顯著降低。
陳俞融指出,根據市府警察局統計,台中市113年1至12月共發生277件14歲以下兒少行人交通事故,造成260人受傷。其中195件事故歸責於車輛,佔總數七成;行人肇事82件,僅佔三成。這些統計數據,顯示台中市兒少行人事故情況嚴重,要求市府改變「車本思維」,正視行人安全問題。
陳俞融提到,根據靖娟基金會數據,113年全台14歲以下兒少行人事故死傷達1233人,但光台中市260人就佔了全台五分之一的比例,顯示台中市兒少行人安全問題亟待正視。
陳俞融也說,市府常常說有做交通工程改善措施,但不是有做就好,陳俞融舉例,如西屯區臺灣大道與東大路口易肇事路口改善工程,改善後事故數卻從22件暴增至43件,增幅達95%,顯示改善措施不但未達預期效果,反而帶來更大的交通安全風險。
陳俞融接著舉例,崇德路一段人行道經改造工程後,竟出現明顯高低落差情形,一邊人行道緊鄰路口有一個超過17公分的坎,對面人行道卻沒有,同樣一處人行道,竟有兩種標準。陳俞融說,行人若跨越馬路到另一端人行道,稍不注意,就會因為這種高低落差而被絆倒,十分危險。
陳俞融要求,市府改善交通不是「有做就好」,相關交通工程改善應針對使用者需求並達成改善事故效果,一個真正的宜居城市,應該要讓所有用路人,特別是兒童、老人等弱勢族群都能安全通行,並透過教育宣導提升駕駛人的守法意識,才能有效降低兒少行人事故,打造真正安全的交通環境。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