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君子》的姜議員
新華報導\說故事
清晨七點,陽光灑進會場大廳,姜明德議員整了整深藍色西裝,胸前的「誠信問政」徽章閃閃發亮。他站在麥克風前,聲音沉穩有力:「為政者當以民為本,心存忠恕,方能無愧於天、無怍於人。」台下掌聲雷動,幾位年長的選民,甚至感動得頻頻點頭。
然而,同一時間,他的助理正悄悄將一只牛皮紙袋,塞給某營造商的代表,低聲道:「姜議員說,這次的標案『規格』要再調整一下。」紙袋裡,是一份修改過的招標文件,以及一張寫著「顧問費」的支票。
姜明德在鏡頭前痛批官員:「公共工程品質低劣,簡直是浪費民脂民膏!」但沒人知道,那些被他罵得狗血淋頭的工程,正是他自己暗中操控的圍標案。姜議員高舉「清廉問政」大旗,私下卻和財團密會,一杯紅酒的時間,就能讓數千萬的預算轉彎。
姜議員的臉書專頁,充滿勵志格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配圖是他親切探訪弱勢家庭的溫馨照片。
但現實中,姜議員的「道」,是讓親友掛名空殼公司,再透過「合法」程序,拿下政府標案。他的辦公室掛著「正大光明」的匾額,抽屜裡卻鎖著一疊不能見光的帳本。
直到某天,姜議員眼中的一名「小報」記者收到匿名爆料,附上幾段錄音——姜明德在私人會所裡,笑著對金主說:「選民最好騙了,講幾句仁義道德,他們就會感動得掏錢給你。」
消息一出,輿論譁然。姜明德立刻開記者會,義正詞嚴地反駁:「這是政治抹黑!我一生坦蕩,絕不容許人格遭污衊!」但隨著證據一一曝光,他的支持者漸漸沉默。
最終,姜議員站在法庭上,仍堅持自己是「被陷害的君子」。法官冷冷地問:「姜議員,您常掛在嘴邊的『忠恕之道』,就是這樣實踐的嗎?」
他啞口無言。
原來,真正的「君子」,從來不是靠演出來的。
《故事主角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