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霈涵議員關切產業轉型、勞權保障與特教生權益
新華報導\1987創刊
臺中市議員林霈涵今(15)日於市議會定期會進行專案報告,針對美國突如其來的關稅調漲政策,對臺中出口產業帶來高度不確定性,進一步波及勞工權益;同時,隨融合教育政策推動,特教學生人數逐年攀升,也讓教育現場面臨沉重壓力。林霈涵強調,市府應正視此雙重挑戰,提出具體對策並強化跨局處協作,才能真正保障市民的工作權與受教權。
林霈涵指出,近日已有多家臺中企業因美國關稅政策變動面臨退單、暫緩出貨壓力,甚至有員工被迫分攤關稅損失。臺中指標性產業如自行車業者,也傳出暫緩約兩成的人力招募。雖然美方宣布延緩90天實施關稅調漲,爭取到短暫的緩衝期,但其連鎖效應恐將陸續發酵,勞工首當其衝,政府不能被動以對。
林霈涵呼籲,市府應儘速落實六大對策中所提之「研訂勞工輔助方案」,具體規劃失業預防、轉業訓練、在職支持等面向,並整合在地產業工會、職訓單位與社福資源,建立快速反應平台,主動協助受衝擊勞工,降低失業風險,強化城市韌性。
在教育方面,林霈涵指出,根據2023年全國統計,高中以下學校中特教生已占全體學生4.44%,其中以學習障礙、自閉症與情緒行為障礙類別成長最為顯著。臺中市113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已達15,963人,創歷年新高,國小階段的鑑出率更高達4.0%,顯示教育現場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與挑戰。
她表示,融合教育不應流於形式安置,而應配套完善、資源充分,真正的融合,是讓孩子在有支持的環境下學習與成長。她並建議市府應盤點特教專業人力與設施設備,將早期療育、特教師資培育與家長支持系統納入整體政策藍圖,打造永續的特教支持網絡。
林霈涵強調,無論是勞權保護或特殊教育生受教權,市府都應具備前瞻視野與行動能力,才能建立能夠因應社會快速變局的治理框架。她呼籲市府兩線並進、即刻作為,守護每一位市民的基本權益。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讀者留言內容不代表《新華報導》立場
3、《新華報導》也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