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邁專欄》「生不如死」VS「身先士卒」
《李邁專欄》
邇來烽火又燃且不斷升溫的「以巴戰爭」,確屬一樁國際矚目的輿論焦點、熱門話題,當然也引起了長年關心「中東」問題的糟粕老人我的注目…有人擲問我有啥看法?我反詢想知道啥?人答想知道「孰是孰非」!我則回言道:竊以「以巴戰爭」是一場沒有「是非」不講「對錯」無法化解的「宿怨(命)」,它是一場「原始叢林法則」下「運用現代武器」的弱肉強食、的霸凌殺戮,還是「船堅砲利當說了算」的「槍槓子下出政權」,所以根本沒有「孰是孰非」的「對」和「錯」,僅存安全上的「吉」與「凶」!
× × ×
(以下的「掰扯」是糟老人忝對「以巴戰爭」的「濫言」)
一、「生不如死」的〈巴勒斯坦〉一一
〈孟子•公孫丑〉有謂:「無側隱之心,非人也!」,我自承我這把老骨頭,應該不會有「悲天憫人」的大慈大悲,但我想我多少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愛哭鼻子」的小小同情心吧!說真格的,我打心坎里還真是非常同情〈巴勒斯坦〉人民的可憐境遇…君不見,貧窮、匱乏、飽受歧視、毫無尊嚴、「國之不國」,特別是那些成千上萬一大群終日在〈加薩走廊〉(The Gaza Strip )等待「救援」(施捨)的、「非人生活」的「類囚犯」…
如此過著「生不如死」、彘狗不如的「悲惨世界」,反正橫豎一死,與其苟延殘喘於「難民營」,倒不如「轟轟烈烈」去大幹一大場…「生不如死」的忿怒情緒,正是提供〈哈馬斯〉(Hamas)足以持續茁壯「聖戰士」的最佳「養分」…於是〈哈馬斯〉解放軍於10月7日的拂曉,成功地越過了邊界襲擊了〈以色列〉…
二、「身先士卒」的〈以色列〉軍官一一
〈以色列〉是一個幅員狹小、外敵環伺、爭戰不歇的國家,打從1948年5月15日,也就是宣佈建國的第二天,就發生了周邊7個阿拉伯國家聯合圍攻的〈以色列獨立戰爭〉,接荏於1956年10月29日因「蘇伊士運河危機」的第二次「以阿戰爭」,又於1967年6月5日發生了第三次「以阿戰爭」,也就是當時世界著稱的「六日戰爭」,再於1973年10月6日發生了第四次「以阿戰爭」,即所謂的「贖罪日戰爭」,1982年為了掃蕩弭平「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又打了一場第五次「以阿戰爭」,除了正式的上述爭戰之外,〈以色列〉的軍人還得應付大大小小、層出不窮的「反恐攻」、「反劫機」任務…幅員狹小、外敵環伺、戰略縱深不足的〈以色列〉為什麼在過去歷次的「護國行動」中,都能以少勝多、以寡擊眾、每戰皆捷呢?就我這個「沒啥出息」的「無用」老人所瞭解,〈以色列〉的部隊除了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全國皆兵、士氣高昂外,其克敵制勝最大因素,在於指揮軍官「以身作責」的領導統御,就我所知「身先士卒」的〈以色列〉軍官,在沙場上的傷亡率高過士兵4倍之多,是全世界軍官「馬革裹屍」最多的國家…該國軍官在進攻時走在最前第一位,在撤退時則是落在最後一名,該國軍官最流行的一句口頭禪,就是「跟著我!」…「扯」到此讓老人我不禁緬懷起二位受我敬佩的〈以色列〉軍人;
一、「獨眼將軍」〈戴陽〉(Moshe Dayan) ,他是昔年領導指揮「六日戰爭」大捷的名將,他的經典名言:「軍官不是指揮士兵上前線,而是身先士卒帶著他們上戰場」。
二、「反劫機」(Operation Entebbe)之神〈約納坦•納坦雅胡〉(Yonatan Netanyahu)中校指揮官,他是1976年7月4日冒險率部,成功地救出了105個人質,而唯一陣亡犠牲的〈以色列〉軍人,他是〈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的大哥,是受〈以色列〉人景仰的英雄人物,〈Yonatan〉身先士卒冒險犯難的英勇事蹟,後來也成為世界各國警情單位,競相視為「反劫機」實務上的經典教案。
× × ×
「生不如死」VS「身先士卒」的「以巴戰爭」開打迄今,正值〈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成功地徵召動員了國內外36萬預備役軍人「共赴國難」之際,稍早頃據〈倫敦泰晤士報〉為首的各國新聞媒體披露,現年32歲尚在役齢的總理兒子〈亞伊爾〉(Yair)尚仍滯留〈美國〉〈邁阿密〉未歸,引起前線士兵的詬病與不滿…針對此一訊息,糟粕老人的粗淺「感想」如下;
一、這個消息所「爆料」的內容,似嫌「悖離」了〈以色列〉「共赴國難」、「身先士卒」的優良傳統,身為「三軍統率」的領導者,宜應儘速妥處,俾免影響軍心。
二、「生不如死」的〈巴勒斯坦〉暨「身先士卒」的〈以色列〉,似值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大家参考沉思!
(敬請賜閱《新華報導》精選廣告)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