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第二胎托育費用 讓想生的人生育 市議員楊大鋐促中市第二胎托育補助加碼
鄭建勳\臺中報導
解決少子化問題,光生第一胎不夠,必須讓二胎成為可能,讓想生、願生的人生第二胎、第三胎!台中市議員楊大鋐促中市府應秉創新思維,提出第二胎托育補助加碼,減輕青年家庭二胎托育費用負擔。
楊大鋐表示,因應社會變遷,社會福利需求有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近年來中央政府社會福利支出已達歲出預算1/4的規模,而台中市社會福利歲出預算也是歷年增加,但花了大錢、民眾感受如何?有無花在刀口上都值得檢視。從台中市歷年社福預算歲出與執行情形,發現111年度社福預算編列313億5384萬1000元、是歷年之最,比對決算數286億5376萬5895元,賸餘數達27億0007萬5105元也是歷年最多。賸餘數這麼多、執行情形不佳,他質疑社會局是否有錢不能辦事?
社會局局長廖靜芝表示,社會福利費用有一大部份是補助人事,因為進用人員有進出、未必能領12個月的薪水,另外還有受到疫情影響,致有些政策無法執行因此賸餘數偏高,後續會再回去檢討。
楊大鋐說,台灣目前面臨少子女化、高齡化的嚴峻考驗,為改善問題,中央政府112年度編列少子女化對策與長照的預算經費都是史上最高。而台中市又有什麼對策能夠因應?他認為中央目前提出的政策只是鼓勵大家生第一胎,但是光生一胎不夠,必須要有第二胎、第三胎,才能緩解少子女化的問題。
依據內政部戶政司育兒數目資料比較這十年間的變化,我們看出一個現象,多數已婚青年家庭,有意願生育的、有51%以上願意生第一胎,而且是一定會生。但是生育第二胎的胎次比例掉了2個百分點,再仔細看人減幅竟直逼五成,等於說這十年之間有近半數人不願生第二胎。
楊大鋐強調,減緩少子女化重點在於「讓想生、願生的人生第二胎、甚至第三胎。」他作為青年家庭代表,也是一個孩子的爸爸,他身邊的同儕、朋友都有相同的心聲:「想生但不敢生,因為第二胎托育、養育支出費用太高,一般青年家庭負擔不起!」
不生第二胎的原因,不論是政府還是民間機構的調查,問題都糾結在「想生但不敢生,因為二胎托育費用太高,一般青年家庭負擔不起!」因為一個小孩的托育費不高於家庭所得佔比15%,才能增加家長生養第二胎的可能。若托育費用支出超過家庭可支配所得20%,就不會想生第二胎。這是多數青年家庭所面臨的難題與無奈。
楊大鋐指出,依照中央政府計算我國托育成本,其實並不貼近現實,因為他們是用「全體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來檢視,但多數青年家庭的狀況,其實根本未及平均。為此,他也計算目前的托費費用並扣除中央的托育補助,第一胎托育成本9%、但二胎家庭的成本則直逼20%,顯然連中央這種較為寬鬆的計算方式,都先消滅想生育第二胎家庭的希望。而台中市家庭的實際狀況,以青年家庭多數生育第一胎年齡為30歲,分別參採30至34歲之第二、三級家戶可支配所得計算托育費用佔家庭可支配所得比例,第二級家戶第一胎14%、二胎29%;第三級家戶第一胎11%、二胎22%。
楊大鋐再次強調,地方政府要有積極的作為、一定要想辦法降低第二胎的托育費用,因此第二胎托育補助加碼很重要!而過去每每談及托育補助加碼時,社會局都是以「中央規範地方不得提供額外同質性補助,否則中央會用減免補助、懲罰地方」答覆。但是在今(112)年2月21日衛生福利部就「地方政府自行加碼公共化及準公共托育之協助支付金額」有新的說明。是以各縣市原則不得提供額外加碼,但是考量部分地區物價水準較高,致扣除中央托育補助金額、仍未能讓托育費用控制在可支配所得10至15%者,同意地方依自有財源進行調整。
廖靜芝局長則表示,中央的計算規定是加碼之後不能超過10至15%,不過對議員的建議回去會再重新計算。楊大鋐認為,市府不應侷限於中央懲罰問題,而是地方政府有沒有心處理、敢不敢開創的問題。他希望中市府應仿效102年當時台中市作為全台首創、推出平價托育的精神,持續秉持「創新」作法,研議第二胎托育補助加碼,讓二胎成為可能、讓台中市二胎家庭的托育費用控制家戶可支配所得之20%內。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