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認證匠師竟無證書?木作達人張明德怒吼:請給我們應有的尊重!
新華報導\1987創刊
全台567位經文化部審查通過的傳統匠師,儘管身懷絕技,卻面臨一個尷尬的窘境——沒有一張實體證書證明其身份。 這項長期被忽視的問題,近日因台中大里區木作達人張明德的請願連署而浮上檯面,獲得市議員張芬郁等近百人支持,要求文化部核發證書,給予傳統匠師應有的重視與尊重。
**從學徒到副教授:張明德的木作人生**
![]() |
| 木作達人張明德替全國傳統匠師請願核發證照,市議員張芬郁表示支持。 |
現年65歲的張明德,幼年家貧,小學畢業第二天便投身木工學徒生涯,至今已逾50載。 他憑藉著對木作的熱愛與執著,屢獲殊榮,包括教育部第九屆資深技藝師傅、中華民國第一屆十大技師楷模「金技獎」、台中市全國巧聖仙師魯班公獎木作達人組第一名等。 更在108年和111年,分別通過文化部審查,取得裝飾類的小木和結構類的大木兩項傳統匠師資格。 如今,他不僅在勤益科大、市府勞工大學開課傳授木工技藝,更在110年升等為勤益科大副教授級,可謂桃李滿天下。
在地方上,張明德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為大里振坤宮、福興宮、伸港福安宮等多家廟宇文昌殿創作的「庇祐台灣文昌如意筆」。 張明德解釋,這件作品蘊含深厚的文化意涵:五竹節的毛筆代表步步高升,勁節的毛筆頭有揮灑自如、得心應手之意,一柱擎天的墨條支撐筆桿象徵台灣人民屹立不搖的氣勢,豎立的書卷記錄的是台灣的歷史文化,台灣造型的硯台底座則象徵台灣人民勇於磨練的精神。 市議員張芬郁也表示,考生來到振坤宮文昌帝君座前看見這件作品,如同吃下定心丸,意義非凡。
**匠師的困境:有資格無證書的尷尬**
張芬郁指出,張明德將畢生木作工藝結合台灣文化和特色,其傳統匠師資格當之無愧。 然而,文化部對於傳統匠師名單僅公告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文化資產人才庫」網站上,甚至連張照片都沒有。 這使得匠師對外無法證明身份真偽,顯得對匠師不夠尊重。 張明德也表示,《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規定傳統匠師參與,因此文化部另訂《傳統匠師資格審查作業要點》,必須通過學科和術科測試才能獲取資格,但審查嚴格的匠師卻沒有證書,這讓他多年來參與各項活動都無法檢附匠師證明文件。
**請願連署:爭取應有的尊重與權益**
為此,張明德發起請願連署,要求文化部修訂作業要點,核發傳統匠師證書。 他近日四處奔走,已獲得近百人連署支持,並將請願書送交立委何欣純、市議員張芬郁等人協助推動。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對此回應表示,已完成傳統匠師分級證照制度之規劃,目前正推動《古蹟修復再利用辦法》、《文化部傳統匠師資格審查作業要點》等相關法規修正,待修法完成後,傳統匠師證照制度即可實施。 傳統匠師們期盼,這張遲來的證書,能真正彰顯他們對文化傳承的貢獻,並給予他們應有的尊嚴與肯定。
X X X
資料簡介
1994年中華民國第一屆十大技師楷模「金技獎」
2018年台中市全國巧聖仙師魯班公獎木作達人組第一名
2019年市府勞工大學木作實務班教師
2002年起獲勤益科技大學聘為通識學院木作講師
2020年教育部第九屆資深技藝師傅
2021年勤益科大升等副教授級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