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多元語境下的包容與誤解:一則炸物店招牌引發的社會反思
《 鄭杰的觀點 》
嘉義一間新開幕的炸物店,因於攤位旁張貼「不好意思!老闆是東北人,請不要講台語」的告示,引發社會各界熱議。短短一週內,這則標語便成為爭議焦點,遭到不少網友與社會人士的抨擊與批評。業者隨即宣布暫時歇業,低調表示自己剛來台灣,因聽不懂台語,擔心語言差異才會設立此告示,並非歧視台語。
此事件凸顯出台灣社會在多元文化與語言背景下的微妙氛圍。事實上,台灣是一個多語言、多族群交融的社會,國語(普通話)已成為主要的交流語言,台語、客家話以及原住民語也皆擁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對於新來的移民或外籍配偶而言,使用國語進行溝通已是最基本的尊重與包容。特別是中配或東南亞配偶,他們多半不懂台語,甚至不會講,何嘗不是一種文化的自然反映。
然而,這次事件也引發了社會對於語言標語的敏感度與包容心的討論。有人認為,老闆的告示無非是出於善意,想避免誤會,但用詞過於直接,反而造成誤解與歧視的嫌疑。更有人指出,將交流與意識形態掛鉤,試圖以語言作為區隔,忽略了台灣社會本身的多元與包容精神。
政界人士也加入討論,有的藉此批評社會對外來文化的排斥,有的則呼籲應該更理解與尊重多元語言的存在。事實上,台灣的多語環境本身就是一種豐富的文化資產,包容不同背景的語言使用,才是社會進步的象徵。
在多元社會中,語言不應成為歧視的工具,而應是橋樑。對於外來者來說,能用國語溝通已是最大的尊重與包容;對於本土文化,也應以理解與尊重來看待不同的語言表達。唯有如此,台灣才能在多元共融的道路上,走得更為穩健與和諧。
留言
張貼留言
1、留言勿涉及人身攻擊、汙衊、侮辱、影射或有違社會善良風俗、否則自負法律責任。
2、《新華報導》會刪除未能遵守上述規定者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