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皆曰:「幼稚無知」的表現?(圖片取自網路) 新華報導\1987創刊 近日,台灣的政治場景從嚴肅的議場延伸到了街頭,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舞蹈對決」,引發了社會廣泛的關注與討論。一方是推動「大罷免」的公民團體,另一方則是民進黨的立法委員,雙方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以舞蹈作為表達訴求和動員支持者的方式,其風格的強烈對比,迅速成為網路上的熱門話題。 公民團體為了表達對現任立委的不滿,在街頭發起罷免宣傳活動。他們身穿統一服飾,跳起了節奏感強烈、動作整齊劃一的舞蹈。這種集體舞蹈的形式,被部分評論者形容為帶有濃厚的時代色彩,認為其風格與過去中國搞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動員,有相似之處?此舉的目的是希望透過這種「獨特」的街頭表演,吸引公眾目光,進而凝聚罷免的社會能量? (圖片取自網路)這種舞蹈雖然幼稚但有模仿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的動員方式之處 與此同時,民進黨的立法委員則選擇了截然不同的策略來回應。他們在自己的活動中,跳起了時下流行的舞蹈「科目三」,並將歌詞改編為「罷免怎麼樣」等直白內容。這種緊跟潮流、帶有「娛樂」性質的表演,顯然是為了拉近與年輕世代的距離,試圖以輕鬆、詼諧的方式,化解罷免所帶來的政治壓力,並鞏固自身的支持基礎。 紅衛兵忠字舞。要罷免的跟我走,不罷免的「滾」他媽的蛋!這「滾」字好似在王義川嘴巴聽過?(圖片取自網路) 這兩場風格迥異的「尬舞」,立即在社群媒體上掀起波瀾。支持者與反對者各自表述立場,形成了鮮明的輿論對立。一方認為,政治應當嚴肅,公民團體的舞蹈雖然形式特殊,但傳達了清晰的政治訴求;另一方則辯護說,政治也可以很多元,立委採用流行文化元素,是與民眾溝通的創新嘗試。 然而,不論是公民團體的集體舞,還是立委的「科目三」,都引發了一個更深層次的提問:在當今的民主社會中,政治動員的界線何在?這類被部分民眾視為「幼稚」或「低俗」的表演,究竟能否有效地爭取到中間選民的認同與支持,抑或是反而加深了社會的對立與反感? 一場 「贏了場面,輸了中間」 的豪賭!在「726」開票時即已經證明了 (圖片取自網路) 這場街頭的舞蹈對決,不僅是藍綠陣營的另類角力,也成為了觀察台灣民主文化與選民價值觀演變的一個特殊窗口。最終的結果,仍有待選民用他們的智慧與選票,來做出最終的評判。 總結來說,這種動員方式對罷團是一劑「強心針」,能有效激勵綠營核心群體,但在擴大社會支持基礎上,風險極高,可能是一...